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听力水平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着这样一种片面的做法:一、过于强调学生大量的课堂交际语言实践,却忽视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学习,向学生输入纯正、地道的英语远远做得不够,尤其是听的输入,有的教师还是传统语法教学、翻译教学,有的教师以讲代听,有的则以考代听,走进了英语教学的误区,学生费时多效果却差强人意:导致“哑巴英语”现象出现,做听力时就心理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或是听不清楚,或是不能完全听明白,就烦躁不安不能继续,许多学生因此而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最后放弃学习英语。二英语听力重申认识建构主义理论思潮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认知信息不断解构-建构的过程。根据该理论,英语学习过程可认为是认知主体对目标语(英语)的认知信息主动吸收或输入-解构-建构的过程。此过程中主动吸收或输入就是听和读的输入,在该过程的初级阶段,听的输入占主导地位。对于学习英语而言,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听英语的目的是要听力理解,即获取处理重要信息。听力理解是听话者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和各种非语言知识,把感知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听不是消极或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活动,而是一种复杂而积极的过程,要求听话者积极感知-分析-推理/记忆-判断-选择/建构。现代教学理论对英语听力非常重视,如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二语习得,他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设”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并且持二语习得理论观者认为“可理解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因此,我认为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听力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高低,效果的好差。若他们有较强的听英语能力,那么他们解构、建构的过程非常顺利,他们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好。若干年前有过狼孩的报道,他不会人语,只会狼嚎。二语习得理论观者认为,该狼孩自小与狼一起长期相处,输入了大量狼嚎叫信息、生活习性,他当然只会狼语。再如,华裔的孩子在学校输入英语,在家输入汉语,这些孩子讲会操汉、英两种语言。以上两例都可证明,语言的输入对学习语言有着重大的意义。总之,没有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就谈不上语言的输出。三提高英语听力的策略英语听力不仅仅是听英语应试答题,而且是学习英语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更是语言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一部分。若英语听力差,学生在上英语课时不敢听,也没有什么兴趣,更本不愿意去听,态度极端消极。由于他们充耳不闻,那么他们的听力水平要提高也就是空中楼阁了。则他们不能进行英语交际,或英语交际有困难,这必然会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呢?1.创设英语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听学英语一般认为,教师可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输入目标语,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大声说英语,不要担心会出错,要让学生明白出错是学好英语的必经阶段。启发激励学生用英语思维、交流合作,以共同创造课堂英语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听英语学英语。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英语氛围的第一创造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输入目标语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专深的英语知识、广博的边缘知识,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地道,讲英语应流畅自然,如此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于氛围。2.听说有机结合,课内外相结合语言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听说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频繁,听说即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依存性。很多情况下它们是分开的,但是在更多的实际情况中,听说的活动是互相结合同时发生,并且听说之间相辅相成。新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编写思路,充分体现听说输入输出的交际性、平衡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将听说有机结合起来。新理念“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许多教师在这方面有较好的体会,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