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习惯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我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并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课堂上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记忆的缺陷。如:利用早自习预习当天要学的学习内容,下课时讨论书中例题,给不会的内容做记号等等。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上,我们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人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就容易漏听老师讲解的重点知识,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内容也会被忽略。这样不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更不能学好数学。所以要养成全神贯注的学习习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在课堂上,我们要养成思考、交流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4、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的习惯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维、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哪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那么,我们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5、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在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后能积极思考,然后能够大胆地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时声音响亮,表述清楚。并初步会用所学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不要害怕讲错,有时自己讲错的地方更容易记住。6、形成多种思维的习惯在计算时、在解决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同时会自觉选择合理的算法。7、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8、认真书写的习惯能按学校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书写,要用好垫板。每次作业第一行先写明练习日期和题目来源。数字和汉字书写工整清楚、大小适中,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适当。等号和横线一定要用尺划。9、养成做完作业检验的习惯做完习题之后,要独立检验,根据题目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有时是验算,有时是估算,有时是看是否与实际生活相符……既要学会不同的验算方法,又要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10、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对每一件学具都要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既锻炼了手和脑,又能帮助理解,使知识记忆深刻。11、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学习用品是学习生活必需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对学习用品要珍惜、保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尤其要注意保持簿本的整洁,做到不破损、不弄皱、不卷角。喜欢推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