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小学品德学科以“历史、地理题材”为主题的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单位:从化市西宁小学作者:邝杰电话:13710983788《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一的第三个小课题,本课属于以历史、地理题材为主题的品德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里的课程内容中指出:知道我国是由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本课安排了不同家乡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自发地产生一种作为家乡人的自豪之情,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情感。理解中华文明是由祖国各地的文化瑰宝共同组合而成的,通过欣赏,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绝大部分生在从化、长在从化。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去过的地方也只是留个影,没有深刻的体会。对于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但学生们对文化瑰宝的含义不够了解或认识得很模糊。至于建筑朝代、用途、外形结构及历史价值和一些历史文物,知道得就不多了。因此在课前需要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在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2、认识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过程。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合作做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乐于与人合作探究。2、学会用赏析、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3、激发学生为祖国、为家乡自豪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在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索资料,写家乡从化的名胜古迹的简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活动意图(一)歌曲导入。(2分钟)1、听歌曲《中国人》。(同时,幻灯片展示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边听边欣赏:气势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中国的比萨斜塔——佛宫寺释迦塔,历经千年依然迷人的唐三彩,骏美的马踏飞燕,讲述古蜀国故事的三星堆。所有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2、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铸就的文化成就何止这些。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进行一次历史文化之旅:走进不同的家乡,欣赏和了解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幻灯片展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欣赏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歌,同时观看图片,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二)历史文化之旅。(10分钟)1、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瑰宝吗?文化瑰宝又是指什么呢?(幻灯片展示问题)这位同学,请你来说说什么是瑰宝。师:那,谁又知道文化瑰宝又是指什么呢?师:其实,文化瑰宝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例如指南针的发明就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文化瑰宝。(幻灯片展示)2、师:现在我们就乘坐历史的旅游大巴,一起共享这次历史文化之旅,欣赏来自家乡的文化瑰宝!下面,先让老师来当导游,带你们去参观从化的广裕祠。请同学们要用眼睛去观赏,用心去感受,这样的旅学生了解“文化瑰宝”的意思。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家乡拥有文化瑰宝的自豪感。在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知道“文化瑰宝”的含义。再让学生观看从化广裕祠的宣传片,深化认识,树立家乡自豪感。途就会更精彩了。(视频播放有关介绍从化广裕祠的录像片。)(7分钟)3、师:同学们,这次旅程到此要先告一段落。在休息的过程中,我这个导游还要去采访一下游客们的感受呢?学生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