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心得尚勤起考察参观心得总结上周与天达同仁一起去了淀川盛馀钢板及鸿路钢构参观学习,一行下来收获感触颇深。应领导安排,特作此结。以下是我在这次参观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一些东西。我们首先是去了淀川盛馀,这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种合资企业,说实话他们的生产线、实验室等这些个东西我也是浅尝则止,没有重点的关注。他们企业的营销理念还是跟我们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走的是代理商的渠道,自己本身对于项目是不同于博思格的,没有在各个区域设置销售,主要是依靠代理商,自己做支持。在学习席间,他们有提到一种166板的系统,整坡屋面不算新鲜,但是这种板子能够一体化弧形折弯延伸到墙面,却让我感觉到耳目一新,也听他们说上海一家公司在专业做这个,而且专门对口外资、管理公司。其他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之类的,我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感触,因为也都没有聊过多的东西,通常都说日本人做事情很认真,很专注,他们也拿出很多个例子做比较,但是我觉得那些都是别人的例子,属于盛馀的企业独特之处在哪儿。我没有见到。他们的企业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接地气的一个外资企业,除了一些个日本管理者和下属部门小领导见天儿出国飞这飞那之外没有非常独特之处,即使有,也没有展示出来。我对盛馀与我们的路概括是这样的:首先盛馀想要在中国做大做好,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他们鼓吹自己在台湾是大哥大,烨辉是小弟,在台湾人家都是价格高排队都要买所谓高品质的盛馀,也不愿意花低价钱购买随时能提货的低品质的烨辉。但是盛馀在这边必须要价格有优势,这边不比台湾,在中国这片市场,盛馀最多算是个二线品牌,对于那些没听说过的人来说甚至二线都不算,而且人家烨辉已比你们早进入这么多年,有多维士兴这种企业大力支持,想要做大做出品牌,前期的大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现在是拿自己跟宝钢博思格强行站在一线品牌上然后做比较,性价比高价格有优势,这些都能理解,只是一种营销方式,第1页共4页但是对于咱们这种要发展成盛馀的“多维士兴”的企业来说,价格各个方面必须落到实处。其次,就是服务,承德的项目吕茂刚以及博思格的服务才叫服务,不仅仅只体现一个喷色,就像去年晋西那边要屋面盛馀光板的基板证明那样,他们恨不得两个月都拿不出来,险些误了大事,这让我心有余悸。我认为其实对于我们,需要的无非就是这两方面的东西,他们的质量通过考察以及反馈,还是很认同的,剩下的就是价格以及服务。对于淀川盛馀的考察,心得并没有太多,给我的感受就是中规中矩刚到大陆市场还在谨慎摸索生存发展之道的一家公司。接下来是去鸿路钢构参观学习。这次只是参观了生产线以及他们的展览室,生产线没什么可说的,虽然工厂打扫的很干净,但是依然掩盖不了他们产品的劣势。尤其是棉板,做的很粗糙,而且板子的平整度以及芯材的粘合度很差。去参观他们展览室感受很深刻,鸿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做到第一,让我钦佩。下面我说下我对鸿路的理解和收获:1、鸿路的生产管理相比较而言较差,这是他们的劣势之一,但这些可以通过不断的加强学习而改进。2、他们的销售模式同样没有固定的业务人员,就是总公司一共多少销售人员就是多少,可以销售他们整体的产品,并没有单独说拿出去组建一个单独维护系统的销售团队,这是劣势之二,但是这是我们的优势,他们没有的正是我们擅长的。我们在用餐期间他们的老总说过这样一段话,来鸿路的时候看到那些超高层的复杂钢结构建筑,这并不是鸿路的发展方向,而是鸿路已经做过的,并且做的非常好的体现。鸿路在钢结构领域无论是生产量、技术以及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维护体系,他们还只是个孩童,我们非常互补。3、老板对他们板材公司采取的也是整体放权,板材公司老总对下面也是采取这种模式,而且他们的反应速度非常之快,跟我们一样,建立一个微信群,要求中层以上人员随时观看微信,有事情第一时间拿出来全力解决。对于一个规模如此之大人员如此之多的企业尚且如此,只需要中层以上人员参与进来,随时全方位把控。但同时我更钦佩鸿路的老板,他能够把这群人带动的如此凝聚。这是我们应该学习之处。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