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医道无界》有感——砥砺前行!观看《医道无界》有感——砥砺前行。8月19日是第一个“中国医师节”,中宣部(国新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展现中国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医道无界》给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医德课,观看后,现场的医务人员纷纷表示很受触动,纪录片真实感很强,生动展现了中国医疗队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医务人员学习。央视纪录片《医道无界》,讲述了我国援外卫生事业5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作为医疗队员,感受感慨良多,深刻体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精神灵魂,为新形势下圆满完成援外医疗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寄予厚望。援外医疗工作是我国对外公共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郭璐萍是XX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2014年参加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始,在援非的15个月里,郭璐萍每天做手术少则四五台,多则十几台,经常工作到深夜,高强度的工作,极大地透支了她的身体。2016年1月郭璐萍从突尼斯回国探亲,不幸被诊断出乳腺癌中晚期,随后的两个多月里,郭璐萍接受了切除病灶、化疗等治疗。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郭璐萍仍然心系国家的援非事业。郭医生援非期间,把援国的病人当亲人,想方设法为他们解除病痛,用纤弱的身躯践行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还有援非的苏筱俐医生为抢救素不相识的高危的产妇,经常连续工作3天3夜,因为工作太忙先后几次放弃回国探亲的机会。她以勤劳的工作、精湛的技术赢得了非洲当地人民的高度评价,还有梁晓萍医生等许多医生克服了种种在国内无法想象的艰难与困苦,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创造条件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展现了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当场百第1页共3页姓的称赞。她们都是“救治病人,播撒友谊的活雷锋”,她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她们把中国人的大爱播撒在非洲大地,为中国树立了最美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纪录片虽不长,但有些场景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比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员克服条件简陋、气候不适、语言不通等困难,与死神赛跑、全力挽救新生儿生命的真实过程;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员深情回忆起国家战乱时,非洲当地人用身体为中国医生遮挡子弹;在枪声不绝的南苏丹,中国医疗队坚持工作,为每一位病患送去康复的希望;在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中国医疗队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工作,消灭了当地恶性传染病疟疾的发病……作为一名医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只是援非医疗队的精神,更应是大医精神,医生分国家,医道无国界。50多年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援外医疗队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践行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实际行动传递着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及其他受援地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正是那一个又一个鲜活而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出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虽然当今世界经济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我们援外医疗队所在的非洲几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贫穷落后的程度实难想象,缺医少药,人民生活贫苦,生活物资匮乏,我们努力克服援非医疗期间的各种困难,语言障碍,艾滋病、伤寒及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医疗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心理上孤独感,学习前辈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顺利完成了党和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观看《医道无界》纪录片,目睹同行兄弟姐妹在战火硝烟的国家进行援助,在病毒肆虐的极端环境下舍身救援,心里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是仁心将他们聚集在那里,是仁爱将我们和外国友人凝聚在一起。对于非洲朋友而言,我们是真正的“来第2页共3页自东方的白衣天使”,是无畏无私的爱的传递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