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的农村教学点如何健步前行?——农村教学点的教学思考杨健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近六年,近两年来,平川区农村小学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一个年级不到十人,更有甚者,有的农村教学点一个年级仅有两人或一人。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是由于山区农村地广人疏,本来人口就小的村庄,计划生育国策效益的显现,适龄儿童自然减少,加之外出打工带走的带走,还有一部分又转到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周边中心学校或城区学校。由于人数少,缺乏教育氛围留下的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学习上缺少必要的家庭辅导,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再者,农村教学点由于没有学前教育,孩子到6周岁才能正式接受学校教育。这些都给给农村教学点带来巨大的困难。面对如此的情况,我们农村教学点的教师该何去何从,我认为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农村教学点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挖掘积极的因素服务课堂教学。农村教学点,因其小而不受人重视的同时,也被农村教学点的教师自己轻视,如影子一般附庸于他人,惟命是从,妄自菲薄,听之任之,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农村教学点教师必须摆脱被动怠惰的生存状态,走出一个积极亮丽的新天地是每位不甘寂寞、有所作为的农村教学点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埋怨、责备农村教学点的教学之余,要充分挖掘积极的因素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农村教学点的孩子少,课堂教学评价和作业评价可以做到及时、全面,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孩子对知识和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并针对性辅导,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再比如,教师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包括孩子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了解地都比较清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对孩子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就成为现实。二、农村教学点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受经济水平、生源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农村教学点不可能照抄照搬某种教育教学方式。在现实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的内容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使我们更高效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我们紧紧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方向。例如:我在教“数的分解”时,提前准备了一篮10个苹果,在上课时,我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数,一个孩子从篮子里拿出4个苹果分给另一个孩子,然后我问:“篮子里还有几个”他数了数说:“6个”紧接着我又问:“我们把苹果分成几个和几个了。”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说:“4个和6个”。我又再问:“10可以分成4和几?”这时,孩子就回答10可以分成4和6。因为苹果实实在在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具体生动的语言与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农村教学点教师要加强训练检测与作业辅导的实效性由于人数少,我们能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即分层要求,分类布置,既要防止孩子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孩子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搬家,要让孩子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孩子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还要做到实效训练的“八有八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在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讲,有错必纠,有测必评,每天必清,由于人数少,作业做到全收全改,做到随堂随时面批,评价要得写,反馈要及时,充分和孩子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学情,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在辅导中要方法灵活,因人制宜,分层要求,奔着培优扩中补差的指导思想,使每位孩子每天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在注重知识辅导的同时,注重对孩子心理辅导和理想教育,这个主要在课间进行,矫正不良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四、农村教学点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创意教学,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创意教学是指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开展具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孩子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