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育权的关系?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隐私权和学校教育权的关系,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学生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事,即所谓“私”;二是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事,即所谓“隐”。它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作为公民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育权的关系时,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谨慎对待学生隐私,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人格。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个人情况十分了解,教师应该谨慎对待学生的秘密,很多时候应该对学生的秘密守口如瓶,真正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学生才能真正向老师敞开心扉,这才真正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生。二、如果涉及学生隐私的教育,教师应该私下进行,或蕴教育于无痕中。很多时候,学生认识问题相当片面,对人对事偏激,学生有可能把喜欢当爱,分不清自己真正要什么,这时候,老师绝不能当众粗暴干涉,这会让学生的颜面扫地,这是在师生间横亘一条壕沟。教师如果真为了学生着想,应该私下沟通,应该运用班级活动,把教育目的蕴含在活动中。三、教师分享隐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小秘密”。美好的憧憬,心灵的向往,生命的躁动,难忘的相思等,都可能成为他们的“隐私”。教师如果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把老师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主动打开心扉,透露内心世界的“隐私”,这样就顺利地达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