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神木一小刘亚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把展示自我的平台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改变对作文的看法,学会轻松、快意地表达,喜欢上写作。一、热爱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存储的东西多了,他们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二、捕捉生活灵感,让习作展现童真童趣生活是灵动的,每天都有意外发生:有人突然流鼻血;有人把鞋子掉在凳子底下拿不出来;有人发现没拿语文书而急得大叫;有人把玩具带进教室......每天发生的这些意外,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引导都会成为一片好习作。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记得在一次作文课前,我派一名外班的学生去我班,取走我的手提包,教室的几十名学生竟然无人问津。于是在作文课上,我借题发挥和同学们开了个玩笑,说我的提包丢了,里面有600元、农行卡、手机、钥匙等很多重要的东西,结果,同学们都吓坏了,到处去找“偷”包的人。最后孩子们得知情况后,气得又拍桌子又跺脚。接着我布置作文了: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题目自拟。这下孩子们可高兴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作文就写好了,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快乐写作,减轻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把写作简单化。写作,说白了就是记录令人感动的瞬间,捜寻过往的时光,写下喜怒哀乐,道出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