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积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她)们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对所学内容就愿学、好学、乐学,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保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上体育课非常有利,那教师如何设计好一堂课,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都爱“出风头”,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坏处,小学生上体育课都很喜欢跟人家比一下,比谁跑得快、比谁跳得远,比谁扔得远,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在上课中加一些对抗性的练习,通过这些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就连平时上课不爱上的人,积极性都会高涨,所以教师能够利用好这一点,那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连续的往返跑接力比赛,分组进行,累记名次得分决出胜负。第二、采用异性激励法,即利用男女生之间在异性面前好表现的心理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用男女生让距离的追逐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又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采取对拍、定时拍,运球接力拍,运球饶障碍物拍;左右手交换拍,行进间对传,交叉前进传、接球等,改进一成不变的原地练习。第三、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用一些教学用具,再加一些语言来创建一个模拟的活动场景,让课堂变成一个舞台,再让学生充当里面的各个角色,根据各角色的特点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和贪玩的性格特征,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比如,我们这节课要上关于跳跃方面的内容,那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和跳跃有关的虚拟世界,如向学生出示一副袋鼠的画,再讲一些有关袋鼠的一些生活习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讲解一下袋鼠是如何在草原上奔跑的,从而引出跳跃的内容再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袋鼠跳,并同时伴些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也可在场地内设置一些障碍,提高练习难度,让学生和学生进行相互比一比,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创造了热烈的体育课堂气氛,把教学目标和游戏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认真学习和积极的锻炼,真正的做到了“寓教与乐”。不用说这样的体育课谁都喜欢。第四、课结构的安排,我们上课不可能每节的内容都很有趣,尤其是田经方面的内容,有些比较枯燥,对于枯燥的课,我们当然不能敷衍了事,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低落,兴趣就不能保持,对此我们必须合理安排课的内容,首先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本。让节课的上课内容了如指掌,这样上起课来也就游刃有余了,其次我们的体育课不外乎新授内容、复习课素质练习和游戏这些方面,针对这些,我们一般就把新授内容和一些素质练习放前面,如灵敏、柔韧、协调性练习。因为一开始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对于就教学非常有利;而把一些力量性、耐力练习和一些游戏放后面。教师还应该熟悉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和体质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吗?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个人的体育素质一样好,所以,一堂课从形式到内容的安排要适度适量,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个人目标,使运动负荷符合每一个学生,特别对那些体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去接触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上体育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总之,在体育教学上改变对现行的一些单调的、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