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徐福莹蒙城县城关第二小学课题:找春天科目:语文教学对象:蒙城县城关二小二年级1班课时:两课时提供者:徐福莹单位:蒙城县城关第二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找春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课文通过描写春天的害羞、美丽、活泼,引导孩子们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会认、会读、会写“遮”、“触”、“嫩”等9个生字,并记住这9个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一、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表现,从整体来看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好,基础知识抓实,但也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少数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二、通过平时观察发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很高,有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少数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三、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发现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有些同学读课文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语文的兴趣高、喜爱朗读等特点,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和交流。以读为主,以读会意,以读促悟,以读带记。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记生字,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古诗《早春》的录音。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学生一边听着《早春》的录音,一边打开课本,翻到《找春天》一文,欣赏文中的插图,看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看课本中介绍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和发现美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二、听读课文,认读生字。1、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让学生用心倾听,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春天的美丽。2、请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由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4、以4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十组,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1、请同学们起来回答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畅谈发现春天的惊喜和春天的美丽。2、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1、同学们读过第二自然段后,基本上都能体会到作者寻找春天的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出“冲出、奔向”等词语蕴含的意思。2、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找”字的丰富内涵。3、让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创造氛围。师生一起跟随视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配乐朗读中,让同学们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七、教学评价设计1、朗读:课文是否读得流畅,充满感情,发音是否标准,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2、识字:学生能否准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