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疏导“三心”小学生在校学习是人生迈入社会、集体的第一步。正是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的重要一步。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受心理制约,心理受环境变化影响。一个好的环境里成长,会有一个健康心理。一个变化的环境里成长,如挫折、批评、不如意等等,可能导致出不良心理。小学生进学校学习之前,在心理上是纯洁无暇的,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走进学校学习其间环境变化,人际关系复杂纷繁了,心理因环境变化随之产生波动,一个好环境会产生好的心理一个波折也会产生出不良心理。如果不正确疏导慢慢会发生心理畸形,一个长期在心理畸形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社会对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纳,一个没有好的心态的人也就谈不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也就谈不上有正确的人生观,一个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也就极有可能走向背离社会的道路,甚至违法乱纪。因此,培养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小学生心理疏导,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和谐的大集体中成长。要做好小学生心理疏导,要有“三心”即细心、爱心、耐心。细心观察探究小学生心理发生障碍的根源,疏导时倾注一片爱心讲究疏导策略,要保持学生有一个良好健康心理必须做到有耐烦心,有时不厌其烦重复地做心理疏导。既要保证经过心理疏导的学生不反弹,又要观察全班有没有新的心理问题出现。一、细心——探究根源小学生不像中学生或成人,心理角度上看还是雏形期,因此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单纯很多。他们年幼无知,甄别是非能力差,极易受环境影响和他人感染,心理波动变化大不是他本身固有的因此,我们要细心观察探究学生心理发生障碍的根源。二、爱心——疏导有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心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三、耐心——任重道远发现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障碍,进行及时疏导。并不等于说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了。因为社会环境变化多端,随时有反弹的可能,我们必须做好检查后续工作,在全班随时观察受过心理疏导的学生是否能达到以下要求:1.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环境事物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对突发事件能较好地接受而不逃避现实;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能做到妥善处理;对挫折、失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2.正确评价和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能确立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目标,对自己的现状和前途充满自信,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正确对待。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充分认识、肯定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乐于与人交往,让他人了解和接受自己,人际关系和谐,有自己的朋友,具有同情、友善、信任、尊重等积极的态度,因而有充分的安全感。4.乐观进取,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工作,既能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又能积极进取,不断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成功的喜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面临各种环境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刺激的强度相一致,该激动时激动、该冷静时冷静,恰如其分,做到喜不狂、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5.心态正常,人格完整心态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人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心理条件。同时,心理健康的人还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表现为性格开朗、为人处世灵活而稳定;思考问题的方式合理而适中;情绪反应稳定而适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