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贾得荣(甘肃省靖远县北湾中学730605)“地图是地理学最好的语言。”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人地关系。要了解各事物的分布状况,就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项要素落实到地图上。地图集中了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能力的培养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潜移默化,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人们常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许多知识点的理解,要凭在课堂上多层次地讲述,学生多方面地学习,及课件多角度地展示等教学手段、方式,除此之外,往往还需要让学生动手做一下,亲身体验一下。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导。看地图。地图是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使用地图,就要熟悉地图。熟悉地图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要有一个常看地图的习惯。要养成学生常看地图的习惯,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随时能看到地图的环境。为了营造这个环境,可以建议学生在自己的房间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建议在教室里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提议学生平时听到某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找它的位置,教师教学中也提供学生在地图上找地理事物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就养成了爱看地图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制拼图和拼拼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两幅地图,但学生不易掌握。教师不妨让学生制作拼图和拼拼图,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怎样制作呢?可以在吹塑纸上描出中国地图,把它切割成三大阶梯或四大地区或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这些块;可以在吹塑纸上描出世界地图,把它切割成七大洲、四大洋几大块,也可以把七大洲分的细一些。做出了拼图,而后开展拼图比赛,学生就能较快的掌握中国地图中各地区大致轮廓及其相互位置,世界地图中大洲、大洋的大致轮廓及其相互位置。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基本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地图能力。描图。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地图,有些地图比较典型,需要学生借助它理解、掌握一些知识点。教师不妨让学生描绘简图,只画地图上的符号,即图例,但不写文字说明,即注记。而后教师分类提出重要的地理事物,让学生填在描出的简图上,教师及时抽查,对做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不时地描画典型的地图,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地图能力,1制简图。在地图上,尤其是在比较繁杂的地图,认识各类地理事物,比较费劲。但地图上的事物不是杂乱无章的,都有一定的条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先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处理,把条理性提取出来,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认识。这时不妨让学生做简图,一个简图只反映复杂地图中的某一类地理事物。通过做一个个简图,学生化繁为简,就轻易地认识了复杂的地图。这样,学生不但找到了阅读地图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培养了有步骤、有条理地分析各类事物的能力。这一过程,也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经线和纬线”教学时,让学生在乒乓球上画出经线和纬线,分辨出东西和南北半球等。学生这一“动”,就把经线和纬线这一抽象的知识,理解的深刻透彻了。要掌握地图三要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某个地方的平面简图,要求做出的图让别人能够看懂。于是学生就得说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就得说明图的方向,就得说明图上的符号代表的事物。地图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这个知识难点,通过学生动手便被巧解了,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效果相当显著。演示地图。有些地图,学生不易理解,不妨让它“动”起来。例如,让学生自己演示“地球的运动”,演示“光照图”,演示“雨带的移动”,演示“风海流”,演示“气旋和反气旋”等等。演示活动,锻炼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读图填表。在教学中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读图填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