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评好课”征文探究新课程下如何有效观课议课枞阳县花园初级中学黄宁18955602586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评价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数学教师,经常要面临着对同行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一节新课程下的数学课,究竟怎样议?议什么?与过去数学课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工作实践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1议“目标”新课程把一节课的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所以议一节数学课的“目标”是否完成,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1.1议“知识技能目标”新课程把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故在观课议课时要看教师能否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要求,能否做到目标不压低也不抬高。要恰到好处,目标低了,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目标高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这两种情况都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允许出现的。1.2议“过程性目标”新课程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议课的内容可以包括: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感受数学”的目标是否完成;议学生在课堂上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是否完成;议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正确性的目标能否达到;议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目标能否达到;议教师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兴趣、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等“情感、态度”的目标是否完成;……当然,一节有合理创意的数学课,不一定限制在内45分钟内完成,上述目标不一定要全部体现出来。这时,严格来说,我们不是在议一“节”课是否完成,而是议“一个内容”是否完成,这一点在旧教学大纲背景下的数学课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在新课程下是允许的这是“大纲”与“标准”最大不同之一。2议“教学理念”传统评课的最大弊端是以教论教,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只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行为,诸如教材的理解、知识点的落实、教学基本功等等。但按新课程的要求,议课者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议课的着眼点。2.1议“生本”“生本”就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的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议一节数学课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是以生为本还是以师为本。因此,可以从以下几1个方面加以议课:要关注学生的学,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要关注教师能否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以学习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要关注班级中的全体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主动思考问题;要关注教师能否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中去。2.2议“过程”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只告诉学生是这样,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没有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告诉学生。因此,在新课程下,议课时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准确、有效,同时要考查在操作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水平;要十分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要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是否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十分重视学生对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等的掌握是通过自己思维过程获得的还是通过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获得的。2.3议“交流”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然,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整堂课都是教师表演的教学是绝对不行的,教学中要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双向交流。因此,一节数学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能否组织有效的“合作交流”;要看教师能否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提问、消化;要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