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许家沟乡黄口乔雪讨论四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评?一、为什么教•五、六十年代起:学苏联,重技术;•文革十年:劳动、军事代替体育;•八、九十年代:增强体质(一)21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的定义(WHO):–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体育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三大要素。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是三个中心:教师、教材、课堂–现在: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A、教师中心论•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主体中介客体•教师教材学生B、学生主体说学生中心论•主体中介客体•学生教师教材C、双主体说•主体客体•教师教材•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主观性。自主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自主性——是指活动的自我决定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活动者自己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进行活动。•自己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和进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二、教什么•1、教材资源的开发延用对锻炼身体效果好,学生有兴趣,简单易行的原省编《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教学内容(含竞技体育项目)进行选择,使教学内容教材化。改造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竞技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学生的实际,有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实现竞技项目教材化。继承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体育,充实到体育教材内容之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综观世界各国,无不把自己民族文化特征的体育活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加以继承和宏扬。实现民间活动教材化,体现教材的区域性特点。创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体育教学也同样要求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新兴体育项目”;南通的三门球、巧固球等)。2、教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教材的约束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注意教材内容的实效性•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如:前滚翻)教材的灵活性•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1、开始、中间、结束的变化•2、原地方位的变化:上下、左右、前后•3、时间的变化:速度、节奏•4、空间的变化:高低•5、动作组合的变化:两个动作组合、多个动作组合•6、人数的变化:多和少•7、与项目相关的游戏连接教材内容的联想•1、联想动作变化•2、联想动物形态•3、联想生活实际•4、联想相关知识•5、联想现实中没有的三、怎样教•1、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组织形式,灵活机动安排:有集体练习、分散练习、小组练习,也可按性别分组、技能分组、体能分组、按问题类别分组、按兴趣分组、按友情分组或综合分组。学生自主练习也可采用自找练习伙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