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不同及翻译方法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全面的研究英汉习语,很容易发现由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及生活习俗等,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气息,因此成为翻译中的难点。下面我们分别从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对比一下英汉习语的来源并总结了几种翻译的方法。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及来源1.1地理环境习语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而在形容某人花钱大手大脚时,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它象征着“春天”,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吹来的,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英谚中有Whenthewin1安阳市2012年度教育科研论文disintheeast,it’sgoodforneithermannorbeast.(东风到,寒风吹,对人对畜都不好)。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在英国,报告春天的消息是“西风”,故有“西风报春”之言。1.2历史典故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皆来源于此。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当然是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与“臭皮匠”又有什么关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在英语中,“castleintheair”(空中楼阁)源于神话传说;“hangbyathread”(千钧一发)则源于希腊故事。这些习语结构凝练、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含蓄幽默,并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往往不能单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cat’spaw直译为猫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来比喻“被人当作工具使用的人”或“受人愚弄的人”。1.3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习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英语中有些习语主要与基督教有关,如:intherightchurch,butinthewrong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gotohell(下地狱去)等,而我国是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佛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花献佛”、“五体投地”、“立地成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1.4风俗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对习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文化中是一种低微的动物。对中国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狗是令人讨厌的东西,汉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而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都没有贬义,如top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dog(幸运儿)。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doghashisday(人皆有得意之时)。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由于英汉习语来源不同,文化内涵有时相似,有时差异很大,因2此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保全原文内容,更要做到简洁、流畅,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下面是一些翻译习语时常用的方法。1.直译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共性的东西。也就是说,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可以互译。如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Lovemoneyasoneloveone’slife.爱财如命acathasninelives猫有九命2意译法当直译勉强译出,而读者仍无法理解时,一般采用意译法。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