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教师如何在一些客观原因之外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成绩呢?我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生具有求知欲,但有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分散等现象。为了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局面,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因此,我们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当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我们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人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求知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还要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我们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努力创造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关爱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链条严重脱节,从而导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体会不到一丝的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要提高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转化学困生,让他们能轻松快乐地学习,让他们也有好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像重视优等生那样关爱学困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差。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通过研究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除了在学科知识点上及时进行补缺补差外,还需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和毅力。在实施帮教计划1的前期,教师要善于找出他们的优点、特长和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在实施计划后期,要注意培养学困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学习是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持之以恒。四、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新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要求;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新教材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还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教师首先要从全套教材观出发努力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其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加强对每节课的精心设计,着力思考每节课要引导学生学什么,准确把握课时目标;其三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加强对各种概念的辨析,并进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数学化的思考,既要突出个性化的思考,也要注重共性的提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其四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