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日,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学习导入】yuedushuli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个不平凡的宣言,点燃了整个世界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火。【阅读梳理】yuedushuli《论语》导读,所引《论语》中文字39处,所引另文两处。【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思想,对我国的文化思想有着巨大贡献和影响。三十岁左右,他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首开私人讲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使一大批下层平民可以受到教育。孔子晚年致力于文化、教育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著。konɡzijianjie【知识卡片】zhishikɑpiɑn春秋战国时期,一批懂得诗、书、礼、乐,为贵族人家办理养生送死仪节的知识分子叫做儒。从儒中分化出来,形成专门传授诗、书、礼、乐的群体被称为儒家,创始人是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等。儒家的社会历史观以“仁”为中心,把“仁”看作是社会的理想境界和最高的道德原则,提倡“忠恕”“中庸”“正名”“仁政”等。儒家的自然观继承了殷周以来的“天命论”,宣扬“畏天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极大,从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官方学派后,儒家的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它的影响远及东南亚诸国。孔子终其一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政德治,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你读了《论语》中的哪一则?我们的《论语》心得我们的《论语》心得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知识卡片】zhishikɑpiɑn【译文】子贡在学习上感到困倦,告诉孔子说:“我想歇息了。”孔子说:“生命没有止息。”子贡说:“这样一来,我没有地方可以歇息了。”孔子说:“有啊,眺望那原野,有高地、墓冢,坟堆,又像扣着的饭锅,就知道歇息了。”子贡说:“很大的事儿是死吗?对君子来说是歇息,对小人来说是瘞埋。”“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睪(ɡāo)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lì)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结束语】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不朽。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确实是非凡的思想者,他智慧独具,神思澄明,他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他相信教化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道德的标准。他的思想的灯永远照耀着后人。jieshuyu【知识卡片】zhishikapian《论语》提及“仁”的地方共109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简言之,仁是爱人修身,是对道德准则的遵从。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义是一种道德判断,义是指人在社会大家庭中使秩序得以维持的精神。仁与义比较,仁源自本能,义则是人自觉到的道德理性。孔曰成仁,孟曰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