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教学设计咸丰县民族中学刘德清(18071939675)一、教材分析中东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热点焦点问题非常多。课程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中东地区位置的特点。中东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总之,中东地区由于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而入选本教材。本课围绕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从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复杂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差异等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揉和的方法,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的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也渗透对读图、收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并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如石油资源的多、水资源的少,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本节教学内容结构如下:1.课文引言部分就用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中东的焦点问题。重要的地理位置(连接亚非欧三大洲,世界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丰富的石油资源(波斯湾沿岸井架林立、管网密布,是世界石油宝库)、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是干旱的世界)及复杂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差异(麦加是宗教圣地)。2.“三洲五海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之一。教材从读地图《中东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一方面是以“三洲五海”为地理标志,认识中东的位置,另一方面从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霍尔木兹海峡展现中东重要的交通位置。教材对本区的主要国家、重要海峡和运河都没有文字介绍,只突出了地图信息,让学生从读图入手,培养他们地理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图找到本区主要由哪些国家组成;明确主要海峡和运河的位置及名称,特别是对大洲交界处的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应重点进行分析。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中东地区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也成为殖民主义国家向东方扩张,并掠夺中东石油的战略要地。所以,100年间,英法两国把持苏伊士运河,以及埃及为夺回运河主权所作的斗争,也构成了本地区长期争端之一。3.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问题是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课文通过短小的文字和三幅图片展示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中东石油的分布、产量、储量、出口量及输出路线、输出国家,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从地图和“活动”入手探求结论。在这里,石油分布图,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的扇形图,石油输出路线图是细化的“课文”。“活动”中还要求学生观察各航线中的重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并通过填写表格加以归纳。从而使学生再次对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使中东成为国际上的矛盾焦点地区。中东石油归结为“一二三四五”,“一”是一个中心石油带,“二”是东西两条重要输出路线,“三”是中东石油特点,“三最”,“四”是中东油田的特点,“五”是五个主要产油国。教材P36[探究]提到“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哪些国家最热衷于插手中东的局势?教材没有说明,但通过分析,便知道哪些国家在中东利益最大,哪些国家最垂涎于中东的石油资源,自然地得出结论。同时,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教材中提到“由于石油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还涉及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提供了线索。4.宗教与文化习俗简要的文字和图片概述了本区人口人种及宗教文化。复杂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