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孟子》相传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包括:孟子言行、政治学说、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文章巧于辩论,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作者简介和作品介绍——《孟子》•朗读节奏举例: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读音举例夫郭粟寡戚畔fúguōsùguăqīpàn读译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2、组内对译课文,并展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施行仁政寡:少天时:有利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夫:发语词,无义是:这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固国:巩固国防威天下:震慑天下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之:到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畔:通“叛”顺:归顺以:凭着故:所以有:要么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郭古义: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今义:姓氏•池古义: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今义:池塘•去古义: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今义:到…………去去•亲戚古义: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内亲外戚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古义: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放弃委而去之今义:委任今义:委任•域古义: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今义:地域•是古义: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今义:判断动词•22.通假字。.通假字。•畔通畔通““叛叛””,背叛。,背叛。亲戚畔之。亲戚畔之。•33.虚词。.虚词。•之之•代词他代词他亲戚畔之亲戚畔之助词的助词的三里之城三里之城动词到动词到寡助之至寡助之至•而而•表并列并且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冽泉香而酒冽表修饰着、地表修饰着、地夫环而攻之夫环而攻之表转折却、但是表转折却、但是攻之而不胜攻之而不胜析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析•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