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最近,我领略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扎根一线教学,很少高谈阔论。自己感触颇深,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道路,对高效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书中提出来的问题的确是教学中经常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在我这个一线教师读来倍感震撼.李炳亭把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就是一个知识的超市,学生就是充当的一个购物者,在这里,作为老师我们不能限制学生买什么,那是他们的自由,而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我认为“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力争课堂上6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上课像逛超市,让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方法的预习后,他们也不用一节课端坐在课桌上仅仅听老师讲课;他们可以站着可以坐着,也可以围在一起讨论;挥教鞭的主角变成了学生,一个同学讲完,其他同学可以给出评价,提出不同的意见。所以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我找到了许多解释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的理论和方法。还有一个特点是案例丰富、通俗易懂,很少就理说理。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论述所提的观点及策略,从感性的角度,生动而直观,并且多用对比案例,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比如在论述高效课堂师生关系改变时,正如第3条所说:“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以前在课堂上,老师总板着脸,好像很严厉很不高兴,所以觉得上课很无聊,很容易打瞌睡。高效课堂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高效课堂,把学习前置、把问题前置,大家在一起学,可以积极地展示自我,而且丝毫不敢偷懒,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也更快乐。套用书里的一句话“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李炳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五步、三查”模式,按他说的只要是按照这种模式教学,每位老师的课堂都将是高效课堂。“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等新的新教育观念提出,实际指导意义很强。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高效课堂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高效课堂让学生“先学后教”。“教者”变成”学者”,即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教师一定要勇于放手,放手就是对学生"放生"。我对我们学校进行的以“高效、有趣”的课堂改革充满信心,我们身边现在就有学习较成功的例子,有许多老师开始起步。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紧紧围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这个基本点,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这种高效的“教”与“学”的理想状态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更是教学的永恒主题。高效课堂,这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如若课堂是超市,学生就会都有所得,只要学生被激活,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