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从这里张扬理想从这里放飞在一个富有生机的森林里,栖息着42只小鸟,有黄鹂、百灵、喜鹊……让42只小鸟在这片森林里自由生活、尽情歌唱,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我把我所带的班级比做一片森林,而班中的孩子则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鸟。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年的课改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要培养“一种能力”,养成“两种意识”,奉献“三种美德”,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一种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中国的国情之一就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许多家长重养不重教,我班半数以上的学生自立能力非常差,部分孩子还是家长送到校门,接到家门,优越感很强。为了改变这种无助于良好班风形成的现状,我进行了调查,确定了班级中的几位“小王子”、“小公主”,给他们分配了班级汇总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负责给班中的花卉浇水,负责班级中门窗的开关等,刚开始,他们得靠我天天提醒,慢慢地,他们变了,劳动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期末,我对这些同学进行了奖励,我没有说奖励的理由,当这些同学捧着奖品迷惑地站在讲台上时,我启发其他同学猜猜他们为什么得奖,当别的同学说出得奖理由时,他们的小脸上露出了羞赧而又自豪的笑容。其中有个三代单传的胖男孩的妈妈在讲到孩子的转变时说:孩子拿着奖品回家向妈妈自豪地述说为什么得奖,妈妈起初并没有在意,但在周末家庭扫除时,当父母忙于擦玻璃时,胖儿子也拿起抹布认真地擦起屋门,父母欣慰儿子的转变并适时鼓励了他,从此这位“小王子”的自立能力渐渐增强了。养成“两种意识”,一是让学生有意识,一年级的学生鉴于入学和年龄的原因,入学后的集体意识较差,什么事情均以自我为中心,开口就是我,我利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将集体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学校要进行运动会了,我在选拔运动员时,给每位同学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我将班级荣誉也摆在前面,学生起先急于展示自我,后来学会了接受能力比自己强的学生并真诚地希望这些同学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运动会中看到学生们为同伴呐喊助威,取得好成绩全班的孩子举拳齐声喊“ye”的情形,我为能有这样的学生而欣慰。第二种意识是合作互助的意识,这种意识缺乏的根源依旧是“独”,我利用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如课本剧表演时,四个同学完成五个角色的分配及表演,同学们开始行动了,我在一旁观察,有些不善表达的孩子依旧被忽略了,我适时做了个补充决定,当小组想上台展示时,必须小组都举手才能上来,一时间,小组内纷纷开始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让他们能够有自信拒收,同伴们不厌其烦地对他们的对白和表演进行指导,最后课本剧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孩子们从活动汇总懂得了合作互助的意义。从那儿以后,我将“全体通过”的机制运用到所有需要合作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三种美德”是针对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态度。一是学会保护。即我们要像保护小露珠那样细心保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人格,保护学生的创新发展、独特思维,保护学生想做“好孩子”的意识。我的班中有个比较顽皮的男孩,他的顽皮有时就是为了吸引我对他的关注,如课外活动时,他故意做出一些让我担心的动作,为了换来我对他的小脑瓜善意的一排,我了解他的本性并不是个坏孩子,于是针对他的特点,我每次课间活动时,让他做小小调解员,专门解决同学之间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久而久之,他在同学中间树立了威信,我班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也相对减少了许多。二是学会宽容。宽容并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详细学生日后的优秀。著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孙云晓有一句很精彩的话:“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又犯了错误就不再宽容了。”要学会这一美德还真不容易,我可以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同样的错误犯两次我就有些受不了了,直到与一位家长谈话后我才真正有所转变。这个孩子长得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