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标准的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探析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的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全面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快造就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那么,到底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哪些能力对职教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一、已有研究的价值与不足关于职教教师的能力标准,已有不少的研究。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普落格哈斯(Dr.GuenterPloghaus)提出职教师资应具备了解技术、适应技术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合作能力,跨文化教学能力,自我发展与自我提高能力。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提出职教教师需具备的六项最基本要求:加强教学效果的培训,文、理科方面的宽泛基础;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安排、资料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等能力;人力开发能力;有效教学能力;根据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台湾学者周谈辉把职教专业教师应具备之职业能力归纳为九种:专业精神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之能力;专业技术之能力;教学能力;教材规划、设计与编制之能力;教学测验与评量之能力;职业教育之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及技巧之能力;工场与课堂管理之能力。有关专家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职教教师应具备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评估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实施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估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管理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指导能力、社会及公共关系的开发维持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业的促进与发展能力。贺文瑾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专业化的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然而,从上述对职教教师能力结构的探讨来看,对职教专业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分析尚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简单重复普教教师能力,对职教教师能力的描述只是简单地贴上了“职业教育”的标签;(2)对职教教师能力的分析不全面不完善,不足以体现职教教师特点;(3)对不同层次能力的杂合,缺乏高度的抽象和概括,缺乏理论色彩;(4)没有提出划分职教教师能力结构的依据与标准。因此,要提升职教教师能力研究水准,就必须进行学术意义上的职教教师能力理论建构本文拟从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理论的视角提出职教教师区别于其他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构。二、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理论分析质量标准是指用来描述和测量学术与职业要求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的成就的最低要求。在对教育质量标准理论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安心总结出八种质量观,不可知观、产品质量观、测量观或达成度观、替代观、实用观或外适性质量观、绩效观、内适性或学术本位观、准备观。韩映雄分析得出六大质量观:阶段论质量观、需要论质量观、适应论质量观、目标论质量观、全面质量观以及产品质量观。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是肖化移博士的研究,他针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区分出两类不同的质量标准,即职业标准与学术标准。他还根据对职业教育质量与标准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职业标准”的内容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职业能力及其相关知识、普适性能力及其相关知识学术能力及其相关知识。其中,职业能力及其相关知识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普适性能力及其相关知识和学术能力及其相关知识则是衡量其质量的一般标准,三者在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中的作用依次递减。该质量标准理论涉及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从宏观的教育目标来看,职教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就其内涵而言,其培养目标则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发展提出的具体标准。因为职业教育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其“认知性”的知识质量标准是以“过程性”的能力质量标准为依据而设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