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导课技巧桥陵镇初级中学路平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课设计;原则;方法摘要导课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文章阐述了导课设计须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介绍了巧设疑难导课法、分析课题导课法、叙述故事导课法、创设情境导课法、设置悬念导课法、运用比较导课法、介绍说明导课法等七种导课方法,以期把握导课艺术的实质,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有助于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课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找不到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导课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采用的比较实用的导课方法陈述如下。虽然教无定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与实例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实际仔细揣摩,灵活运用,我想是可以逐步把握导课的设计艺术的。1.巧设疑难导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叹开始。”教师导课时若能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难点,巧妙设疑,就会在上课伊始即将学生带进问题的漩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教鲁迅的《孔乙已》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已的,凡是读过《孔乙已》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已》’。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已》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里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又教学《岳阳楼记》时这样导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宋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都选有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岳阳楼记》,想想其中的道理。”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2.分析课题导课法分析课题导课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又如一位小学老师教《将相和》,板书课题后这样讲解:“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记载在西汉时候司马迁写的《史记》里。‘将’,将领,率领军队的人,这里指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相’古时辅助国王掌握政权的最高官吏,后来也叫‘宰相’,这里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将相和好,说明他们原来有矛盾。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有矛盾?后来又怎样和好了?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