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明确高考要求: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平时要求:多积累,多运用。掌握词义,了解功用。做题技巧:总结误用类型,掌握辨析方法。成语设误类型:1、望文生义舍本逐末2、错置对象张冠李戴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4、敬谦误用主客混乱5、画蛇添足重复累赘6、功能混乱搭配不当7、形近、义近词混用8、轻重失度大词小用一、望文生义舍本逐末例1:万人空巷: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例2:间不容发:间:中间。发:头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指空间距离极小,也形容极为精确或精密,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例3: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例4:危言危行: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褒义词,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例5: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例6:不刊之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消除,修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例7: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流,比喻事业、局势、形势等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例8:下里巴人: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高深不俗的文化)对举。本类型其他举例久假不归、七月流火、细大不捐、首当其冲、五风十雨、间不容发、一文不名、毁家纾难、瓜田李下、目无全牛、下车伊始、不足为训、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别无长物、涣然冰释二、错置对象张冠李戴例1: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黄色花。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例2:国色天香:为洛阳牡丹的别称。极言牡丹香色的可贵。现多比喻佳人或出色的人。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例3:美轮美奂: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1/8奂:众多,盛大。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近义词:尽善尽美)例4: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运书很多累得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只形容藏书非常多。(注意: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例5: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例6:秦晋之好: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现泛指两家联姻。例7:让梨推枣: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例8: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形容医生医术高明。本类型其他举例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青梅竹马、举案齐眉、风姿绰约、咏絮之才、人老珠黄、尾大不掉、筚路蓝缕、耳提面命、三令五申、如履薄冰、折冲樽俎(zūnzǔ)、椿萱并茂三、褒贬颠倒感情失当例1: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近义词:罪魁祸首、元凶巨恶;)例2: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指坏事)。例3:擢发难数:形容罪过之多,即使将头发全拔下来计数,都还不够数。擢(zhuó):拔。(近义词:罄竹难书、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无恶不赦)例4:有口皆碑: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高尚的行为)人人普遍称赞。例5:处心积虑: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