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电子层数(n):1234567……n电子层符号:KLMNOPQ……离核距离:由近远电子能量:由低高划分依据2、各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81832……2n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若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知识回顾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3—10号元素,从Li到Ne有2个电子层,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11—18号元素,从Na到Ar有3个电子层,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1—2号元素,从H到He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到2个,而达到稳定结构二、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1→223~1021→8811~183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一些元素原子半径规律性变化示意图深入探讨为什么稀有气体的半径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相比显得特别大?氯原子的半径是氯分子中两个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和氯原子相邻的氩原子是单原子分子,测定半径方法与氯原子不同。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大→小原子半径大→小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变化。周期性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如何?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递变规律主要化合价:正价+1→0主要化合价:正价+1→+5,负价:-4→-1→0主要化合价:正价+1→+7,负价:-4→-1→0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变化。周期性深入探讨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元素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最高价氧化物气态氢化物3、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周期性3、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周期性M2O无MO无M2O3无RO2RH4R2O5RH3RO3H2RR2O7HR小结: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变化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1~2112——+103~10+1+5-4-1011~18结论231818+1+7-4-10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大→小大→小①比较金属与水(酸)置换出H2难易;②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③能否从化合物中置换出另一种金属。a.比较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和稳定性;b.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c.能否从化合物中置换出另一种非金属单质。4.元素金属性变化规律的探究4.元素金属性变化规律的探究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三者金属性强弱?NaMgAlSiPSCl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四者非金属性强弱?科学探究:元表的性质和原子序数间的关系。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带表面有气泡出现,溶液变红。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MgAl现象反应很剧烈,产生气泡,放出大量热。反应产生气泡,放出大量热。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Mg+2H2O==Mg(OH)2+H2↑∆钠、镁、铝(同周期的金属)的性质钠钠镁镁铝铝单质与水单质与水(或酸)(或酸)反应反应与冷水反与冷水反应:反应应:反应,放,放出氢气。出氢气。与冷水反应与冷水反应,,与沸水反应与沸水反应。。与酸反应与酸反应,,都放出氢气。都放出氢气。与酸反应与酸反应,放,放出氢气。出氢气。最高价氧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物碱性强弱NaOHNaOHMg(OH)Mg(OH)22Al(OH)Al(OH)33NaMgAlNaMgAl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剧烈剧烈慢慢较快较快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减弱减弱剧烈剧烈较剧烈较剧烈14Si15P16S17Cl最最高高价价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及其酸性强弱及其酸性强弱单质与单质与HH22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及其稳定性及其稳定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