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剪羊毛》教案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剪羊毛》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五课中的表演唱。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歌曲为2/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另外,我还选择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作为聆听。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并在演唱《剪羊毛》感受不同的速度,产生不同的情趣、不同的情绪。2、聆听音乐作品《小小羊儿要回家》,对比《剪羊毛》,感受不同的速度,产生不同的情趣、不同的情绪。三、教学重点要善于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四、教学难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并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六、现状分析本课的内容有难度,但是学生应该能很好地掌握,因为本课的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创新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一课时完成。七、教学过程下面我就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带大家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看牧场里有什么?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随后引出成群的羊儿和忙碌的人们。我是这样安排的:课件出示图片——牧场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去澳大利亚的牧场走一走,看一看,那儿的景色可美啦!(欣赏澳大利亚牧场风光:澳大利亚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享誉世界的悉尼歌剧院,在这里能欣赏到世界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我国的歌唱家宋祖英在这里举办过个人演唱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每年九月份的时候,所有的牧场、农场就会将羊集中在一起,剪下羊毛,然后,将这些羊毛出口到其他国家,我们平时穿的羊毛衫、羊毛大衣都是用羊毛加工而成的。瞧!这是工人师傅在剪羊毛呢!)2、自主学习、乐于编创听范唱后,我问:这首歌曲唱些什么呢?这牧场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去吧!然后,展示剪羊毛节奏练习(引导学生做剪羊毛的动作),要求在学习小组间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是剪羊毛的小能手?剪羊毛节奏练习:2/4X0|X0|XX|X0||为了使同学们对节奏有更好的理解,我还引导他们有多种方式来表现。我举了一个例子:咦?那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来剪羊毛了。我们可以用跺脚的方式来拍节奏?(跺脚)(引导学生创编身势动作表现剪羊毛的情境。)分小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所以我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表现(可以是拍手、跺脚、象声词“嘿”、“咚”等)。然后,再请每个小组展示。3、激发兴趣,学好歌曲这一环节我还是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聆听,并用“LU”哼唱。再次展现牧场里忙碌的景象。这时我说:这真是一派欢快丰收的景象啊!羊毛像白云、像雪堆、像丝绵,多美的牧场呀!不管是男女老少,说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说)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轻唱一遍,好吗?(难点学习)这首歌有很多附点节奏,我请各个学习小组找找附点节奏,再比一比哪组找得又多读得又准。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同学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也改变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的学习。然后我又说,让我们把这些小附点放回歌曲中去,看看大家还能读准它们吗?这样,按节奏朗读歌词就变得生动有趣多了。之后的学生轻声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