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优质教育兰炼一中杨勇2007.8新课改实验区印象一、争论与推行教育部争论基教司——考试中心理论界争论海归派——本土教授上海——北京自上而下理论先导实验反思全面推行新课改实验区印象二、三新课改局面新课程改革(全国“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特征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2005年江苏;2006年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五省)新基础教育实验(叶岚教授“走进民间、教授治学”的特征4省57校)新教育实验(朱永新教授“网络互动,民主开放、营建书香校园与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主要特征21省200校)•上海课改进入四期阶段新课改实验区印象三、四省课改问题民间评价广东红红火火,海南隔岸观火,山东后院起火,宁夏黑灯瞎火。权威评价(内忧外患、四面楚歌)1、社会观念。追求高考升学2、政府认识。区域差异大3、组织实施。争论多、差异性、理论化新课改实验区印象4、评价滞后。综合评价和高考改革滞后5、农村落后。硬件条件6、综合选修。教师和教材滞后7、课堂形式。大班额、课堂突破差高考改革•四省高考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广东:积极、稳定地推进普通高考改革,体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山东: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高考的公平、公正、安全、有效,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的有机结合,平稳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好这次高考(2007)高考改革海南: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原则。宁夏:平稳过渡,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高等学校优秀学生,有利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公平公正,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特长为原则,命题应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高考改革•2004年全国分省高考题已经有15套,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达28所。•2005年高考自主命题增加到14个省,全国近20套高考题。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增加到42所。新课改实验区印象四、自我感受•雷声大雨点小。(海南、宁夏)•走一步退半步。(广东、深圳)•走近望看高考。(广东)•苦教学抓升学。(山东)•喊口号紧培训。(其他)•两手抓一手硬。(全国)思考和对策•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思而后行走近、走进、走过(条件、差异、误区)慢步、同步、快步(国情、省情、校情)•从全国层面讲: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基于理想的预设和实际的困难)•从学校层面讲:慢步走近、艰巨而努力!(基于校情、师情、学情的考虑;课堂能突破、初中力所能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同步健康发展课改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保障学生权利•保障学习权阅读、写作权利提问、深思权利想象、创造权利读懂自然、世界权利书写自己历史权利活用教育资源权利发展个人、集体力量权利•保障话语权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然对话课改转型1、课程政策转型:精英主义教育→大众主义教育2、课程范式转型科学中心主义课程→社会构建中心课程;3、课堂教学转型灌输中心教学→对话中心教学学力模型•三种课程论社会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知识(基础)能力(载体)态度(核心)•学习理论演变: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的校本化、资源整合)•过去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弄懂现在教育强调教会学生——会学校长领导和学校发展•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是精营(经营)教师的教师•校长的主要任务:明确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校长的成绩主要看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绩主要看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成绩主要看师生的发展校长领导和学校发展•学校文化:物质文化打基石、制度文化促管理、精神文化凝合力、质量文化筑品牌、课程文化创特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