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襄阳市高新区魏庄小学:周霞【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也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认识钟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学情分析】钟表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自主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学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拨针、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达方式写出整时。【教法学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实物钟、PPT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在交流中学习,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在丰富的活动中自己发现、体会整时的表现形式以及认读整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谜语:嘀哒嘀哒,嘀哒嘀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谜语中的“它”是谁吗?生:闹钟、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为导入,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3、师:钟表有什么作用呢?生: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了;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学……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师:钟表的作用可大了,它们身上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1、认真观察,认识钟面(1)观察钟面学生拿出学具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看钟面上有什么。(2)认识钟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a.都有两根指针,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b.都有从1到12共12个数。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3)教师归纳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2、联系生活,认识整时(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师:小闹钟正在提醒小红起床啦!你知道小红是什么时间起床的吗?生说:7点。师:对,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不同的学生说。指导学生观察7时钟面上的分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师:你早上几时起床的?(学生回答)同时教育孩子要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设计意图:通过小红起床的主题情境图来引导学生认识整时,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养成习惯的教育。】(2)现在,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出示8时、3时、6时)(3)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分针都是指向12,时针指的数不同。)(4)师: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