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烂漫的点地梅执笔人:魏建春导学提纲简要提示西藏,以她那宏浑辽阔的地势、变幻莫测的气象和神秘悠远的风情,向世人展示着“世界屋脊”的壮丽与奇迷,令热爱自然的人们神往。点地梅,报春花科点地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轮廓为直径3~5cm的半圆球形。花冠紫红色,喉部黄色。花期6~7月份。喜凉爽,喜光,耐瘠薄。中国特有植物。产西藏东部和东南部,多生于海拔3000~4500m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认知与探究:知识性问题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说说你理解了哪些生字新词?2.边读边找出描写烂漫的点地梅的语段,思考:课文除了写点地梅还写了什么?探究性问题:1.默读描写点地梅的语段,说说你认为点地梅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结合全文思考:为什么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文章却要写高原筑路兵?梳理与反馈1.梳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2.反馈训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过程与方法: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2.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歌曲《天路》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吧,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点地梅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学生回答)这种花的名字叫点地梅。(相机板书:点地梅。)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点地梅的特点呢?(出示简要提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来欣赏“烂漫的点地梅”。(板书:烂漫的)2.出示导纲。3.学生自学。二、合作互动1.小组讨论。(小组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交流字词理解情况。)2.师生互动。预设一: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理解掌握了哪些字词?(生回答)教师相机强调:域,羔,叩的字形。炽热,分娩,撂下的读音。枯槁,边陲的意思。预设二:师:我们解决的生字词的障碍,谁代表本组来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呢?生:文章3——13自然段是写点地梅的。文章除了写点地梅还写了高原筑路兵。预设三师:我们已经找出了描写点地梅的语段,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烂漫的点地梅吧——(出示探究性问题,小组讨论。)师: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师: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a)“……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①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②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③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学生甲: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学生乙: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b)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生:“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师:为什么选择这句?生:“居然”说明作者没想到,是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