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钟祥市冷水镇小学陆春艳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教学流程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1.出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设计意图:丰子恺的漫画是我国当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人的影响颇大。幽默有趣的漫画既为孩子的课堂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也为孩子认识丰子恺、了解丰子恺找到了一个支点。就是这些轻松随意的生活幽默画,拉近了20世纪初一位名人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在简单的对话里,在自然中的交流中,孩子获得了醇厚的文化享受。】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谁能一口气读下来?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谁能读?发现什么规律了吗?②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设计意图:词语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的任务。此文词语很多,分类识记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识记效率。根据文本词语的个性,把词语的识记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要求学生先能看词认读,再在反复朗读中巩固;第二类是把关于“鹅”叫声的词语形成一个集合,在集合里初读感知词语的集合意义,即都是写鹅的叫声的。再通过词语与短句的配对这种有趣的训练形式,孩子能感受到每个词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这些词语的感知。另外,孩子在深层次认识这些词语的同时,认识了白鹅的叫声“严肃郑重”的特点。】三、看画读文,“醇和”的阅读提升1.同学们,丰子恺爱画画,也爱写文章,他很喜欢给自己的文章配点画你看,这就是丰子恺为《白鹅》配的画。你觉得画中的白鹅在干什么?老师想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句子来说一说。2.随机落实以下句子的朗读。①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预设:这句话最具有19世纪的语言风格和习惯,要读好它不容易,谁试试?读得很流畅了,能把鹅的叫声读响些吗?③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预设:你是说鹅正在散步或行走呢!真像。要读好这个句子可不容易,因为有很多的多音字,谁再来试试?对这个句子有疑问吗?(什么是净角?)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净角是其中一大行当,也叫花脸,它往往扮演那些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请问哪个是净角,注意净角走路的姿势。此时你想说什么?白鹅就是这么走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④譬如吃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预设:也许它此时正去——饮水,正去——吃泥,正去——吃草,正去——吃饭,不过吃的顺序永远是先吃饭再饮水再吃泥再吃草,然后再吃饭这就是一眼三板、一丝不苟。3.欣赏着这画,读着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鹅呢?(高傲、傲慢、固执、一丝不苟、三眼一板、大模大样、有趣的、可爱的……)【设计意图:综合利用“画”这个课程资源,既以“画”的直观形象刺激学生对鹅的认识,又借“画”的可多元解读的特质,引导学生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读,让画和文相辅相成、相融相生,努力构建一个“醇和自然”的阅读场。再以“画”为策略进行文本信息的梳理,学生在找句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