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坚守中崛起的洋思20xx年初春,伴着万物争春的勃勃生机,由XX县区教育局牵头,全县初中一线教师一行62人,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在洋思中学学习培训一周时间内,我聆听了5场报告。分别是应俊峰教授的《课改与教师》,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宇的《学在课堂,教在课堂,练在课堂》;洋思中学政教主任凌俊《班主任班级管理》;洋思中学常务副校长解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洋思中学教务处主任《教学常规》。同时走进洋思中学课堂,观摩了七年级数学;七年级语文;八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五节公开课。并且和化学备课组组长吴国兵座谈交流了“集体备课”。尽管限于时间关系互动不多,但感触颇深。首先,谈谈洋思文化核心价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仅仅是八个大字刻在墙上,挂在嘴边,而是深入了每一位洋思人的思想精髓中。他们把80年代的一所“三个三流”(三流学生,三流教学设备,三流师资)学校打造成了如今多个“百分百”(升学率,合格率,巩固率等)且发展成了一所“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现代化示范性初中。洋思人从掌门人到每个普通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通过切切实实细致入微的行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多种细微可操作的制度,让“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信念变成了现实。他们对“好”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学业成绩上,更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抓手,而这正是现在一些学校所缺失的东西。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洋思中学的“三清”。所谓三清,就是“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确实很难。洋思人更懂得因材施第1页共3页教,他们不搞一刀切,基础不同要求层面不同,这样就不会使任何一名学生因“够不着苹果”而放弃够的欲望,学生每天都在教师的引导下摘“自己的苹果”,这样每个学生每天都有自己的收获,他们充实而快乐。在洋思人眼里没有差生,他们认为“差生”是他们前进的不竭动力,他们感谢“差生”,正是有了“差生”洋思人不断成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时时激励着洋思教师的责任,强化着洋思教师的责任,同时时时积极暗示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正如教学楼内的校长寄语:“同学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老师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部‘教材’。”这一理念已内化为洋思发展的动力。第二,打造高效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人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学在课堂,教在课堂,练在课堂。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通过“课堂作业课堂完成”,“当场学,当场教”,“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学后教,教后练”等多个轮回的实践与实验,洋思人终于形成了本土化,科学化,易操作,高效益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洋思中学各年级,各学科普遍地灵活地应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学校还对这一教学结构跟踪考核。从洋思的课堂上看,上课一开始,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点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到时如何检测。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既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准备。学生自学之后,教师点拨释疑。教师释疑严格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教是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严格“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第2页共3页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