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公开评课的“两让”让讲课老师参与评课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主讲老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误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讲老师对别人评价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公开课的其他功效。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老师“说课”:分析一下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一堂公开课,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在评课过程中主讲老师可作简单自我评价,并就其他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上做法对于听课的各级领导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领导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来说往往是“门外汉”,如果没有必要的交流、沟通,领导评课极易流于表面现象,而领导的意见对评课又有一种强烈的导向作用,从而大大增加评课的负面效应。让学生加入评课序列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很少见到学生的踪影。这是评课活动中的另一个误区。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让学生参与评课,发表自己对老师一堂公开课的想法和要求,这对主讲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都会很有启发和帮助。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评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民主化,对一堂公开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描,有利于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当然,受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意见有时不够成熟、全面,老师可权作参考。总之,主讲老师的沉默和学生的不参与是公开课评课活动的两大弊端。消除这两大弊端将使公开课这一教研活动重获生机和活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