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能发展甘琼湖北省教学研究室ganqiong68@163.com(江大武汉2014.7)2014年体育教师培训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体能发展•三、新课标背景下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构建一、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一)课程性质的要求《课标(2011版)》在课程性质的定位上明确提出“三个为主”,即:“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新增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强调“四性”: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二)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新概念、体育新功能)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改造教材使之走向趣味化、游戏化、技能化,形成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改变过去大纲的规定性和教学模式)(三)课程目标的要求一、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三、身体健康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二、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课程内容的要求六大类运动技能•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基本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游戏)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游泳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技术五大核心身体素质水平一(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水平二(柔韧、灵敏、速度、力量)水平三(灵敏、速度、力量和心肺耐力)水平四(灵敏、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五)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一是要避免过度的“回归大纲教学”,如器械体操必须坚持教学,但要避免过度的、高难的竞技套路和动作学习,要与生活、生存相联系来选择和构建内容;二是要坚持“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龄段学生,要重视在体育游戏中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运动项目基础的学习和应用”。也就是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的含义,“将能够”的指向是要求学习田径、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等内容,要避免过早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过度”的特色教学,如某些学校以篮球为特色,只开展篮球教学,这是不符合课标精神的。三是专门增加了一条“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课课练”,强调了体育课应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要有健身性,杜绝“休闲课”。但“课课练”在什么时间练(与心率曲线的关系),用什么练(与体能发展敏感期、与学习内容的关联、与全身性的发展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合理的把握。四是提出了“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晰点必须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必须发展学生体能必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必须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必须坚持教学评价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的问题•偏重选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