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讲:彭泽二中陈锋政班级:高二(6)班时间:2013年12月12日欢迎各位!•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课前进行)3SQR教案文化生活4.9.1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部署: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经济、政治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物质文明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外因:西方工业文明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冲击。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代表人物:胡适代表:康有为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走上复兴之路.(一)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指导思想:B、基本特征:C、本质和核心:(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P96(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1SQR教案文化生活4.9.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见教材P98)含义: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背景和依据)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决定因素)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国家和党的视角)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