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课改路,且行且思且珍惜——柳城县民族中学“十二五”科研工作总结执笔:刘彦军“十二五”期间,在县教研室和学校科研领导小组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教师们在课改的道路上且行且思,经历了五年的充实的科研生活。现总结如下: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韦俊儒为组长,副校长何明华、汪玉珊、廖荣师为副组长,教务政教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科研领导小组。还成立了以副校长汪玉珊为组长,教务政教主任刘彦军、许宁秀为副组长,教务政教副主任何柳娜、虞江礼和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科研指导小组。二、“新课堂建设与学校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如火如荼2012年11月,我校有幸成为我县“新课堂建设及学校内涵提升”课改活动首批实验学校,两年来,学校开展了以下工作:1、明确认识、统一思想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克服消极情绪,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是课改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为此,校长带头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利用会议进行宣讲,逢会必讲课改,全校教职工会、教研组长会、班主任会、教研组业务学习都把课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行政人员深入班级与教师交流,让教师明确认识到课改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新课堂建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能力,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对全体教师责任感、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检验。2、抓好课堂建设的培训(1)除组织教师参加县举办的各个阶段的课改培训外,还先后派出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青岛即墨28中、南京竹山中学考察学习,组织教师前往开展新课堂建设较为成功的县市蒙山、宜州等地参观学习。同时还在校内开展各种针对新课堂建设的校本培训活动。(2)汪玉珊副校长制定了我校“新课堂建设与学校内涵提升”实施方案并在教研组长会上进行解读与培训,刘彦军主任认真整理参加培训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梳理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培训资料,精心制作成课件,给全校任课教师作了新课堂建设实施培训,要求全校师生尽快熟悉新课堂建设流程及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等各环节的规范,导学案的编写规范,课堂教学评价的规范。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小组建设培训,指导小组长管理小组,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和展示。教务处负责教师的培训及督查验收,政教处负责班主任、学生的培训及督查验收。3.完善硬件设施。购置了统一、规范、美观的组牌架,制作了永久性的班级新课堂评价表,在所有教室的外墙统一安装了班级新课堂建设展示区。4.大力营造课改氛围。结合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积极营造新课堂建设氛围。要求各班重新布置教室,并指导学生制作个性化的组牌,制定有特色的小组组名和组训,张贴激励性课改名言警句,在班级课改展示区展示本班课改成果及先进人物事迹,还在校园内张贴课改标语,营造了浓郁的课改氛围。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新课堂建设实验(1)全面开展课改研讨课活动。我校所有教研课均以新课堂教学流程开展,以汇报课、历练课的形式进行。汇报课由赴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蒙山观摩学习回来,对新课堂建设理念接收较快、较好掌握高效课堂流程及操作规范的老师执教,课型为“一课一上二议”,充分发挥课改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历练课由教龄不足10年或新调入本校不足五年的教师执教,课型为“一课二上三议”,通过研讨课这一平台,促进教师们对新课堂建设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推动新课堂建设的发展。(2)进行高效课堂过关课、达标课检查验收。成立检查验收小组,深入课堂听课,对所有实验教师的课堂进行过关验收,对不符合新课堂要求的课限期整改,并进行二次验收,要求所有实验教师全部通过达标验收。(3)经常性地组织新课堂调研、交流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新课堂座谈、调研活动,通过行政人员深入班级、教师了解师生在课改活动中的困惑,教研组长收集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新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4)组织新课堂教学开放活动。①借助我校与柳州市十五中、三十九中结成“幸福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