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践黄石市西塞山区教研室李述平我区现有中小学校22所,含小学15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教职工473人,小学教职工694人)。其中湖北省教育技术现代化学校5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活动实践基地学校10所。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区教育局将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十二五”期间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五大工程”之一(即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达标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一校一品”特色办学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要以物质、制度、人三个方面作抓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进程中,在完成信息化硬件建设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我区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2008年6月,全区启动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变革”子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制度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全区教师依托网络平台(湖北省信息网远程教育系统、“教师博客群”、“学科QQ群”、UC空中课堂等)开展研修活动,通过首席教师引领、分片联校教研、网络团队研修等引导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延伸教学,构建了教师研修体系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利用主题网站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合作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运用于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教师研修制度的创新,进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络教研新模式,构建了教师学习型组织,初步形成了“以校为本、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专业引领、师师互动”的区域内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一、以新模式、新团队、新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变革教育的均衡,首先是教师的均衡。只有教师得到了发展,教育的均衡才能够实现。近几年,我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依托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成长一批人,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通过分片联校教研、首席教师工作室、网络团队研修等方式,探索新机制,探索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变革。1、利用省远程教学系统,开展分片联校教研活动,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模式。由于区属各小学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人数少,一所学校一般只有1——2人,力量分散,学校难以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制约。为积极探索区域小学体、音、美、英教研新模式,将区属小学体、音、美、英教师按区域进行划分,分为东片组、西片组,共八个学科片组,每片5——7所学校,开展分片联校教研活动,以达到提高体、音、美、英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在进行分片联校教研时,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学科分片组长根据一线教学中实际问题,制定目的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年度教研计划;二是要随时跟进教研活动。既有教研员的分工负责,又有教研员的活动参与,同时有教研员的协调监督。三是要高效应用教研平台。既有常规的教研活动,更有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特别是湖北省远程教学系统的应用,片区学校轮流承担并协调组织分片联校教研活动。四是要严格考核评估教研效果。区教研室根据计划按时检查与考核五是要将教研成果形成典型案例。将分片联校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整理形成典型案例,并在区教研网上发布。片区组长以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课题,确定各学科研讨主题。如2011年小学西片英语的一次教研活动主题是“小学英语句型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东片美术的《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等。小学西片体育的《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操雏鹰展翅》课堂教学研讨等。接着是确定发言人选(中心发言人和参会发言人),布置工作任务,收集研讨资料,制定研讨议程。每项任务都是在个人学习,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完成。这样的教研方式,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地参与热情。小学英语西片组长、首席教师刘莉莉深刻体会到:组织开展每一次分片联校教研的网络研修活动;从研究教材、选定上课内容到设计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再到反复试教,修改教学设计,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