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参赛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发现。”2、以“品文意、练思维、重朗读、抓落实”为研读目标,力求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1)凭借课堂这个平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掌握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1)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的成功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2)联系实际,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看大屏幕。2、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感知,直奔中心1、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大家打开书快速读课文。2、这一启示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一起读。(课件出示)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学习“滴水石穿”的部分1、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体现出水滴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请作上记号,读一读。2、自主学习3、抓住重点词语汇报、交流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4、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吗?(课件出示文字)5、学习水滴和雨水有什么不同?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同学们,按理说雨水的力量远远大于水滴的力量,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请自由读第4自然段6、总结写法:(1)这一段在文中身担重任,想想它的作用是什么?(2)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作者强烈的反问语气告诉我们什么样观点?(3)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明明是在写滴水穿石的启示,可为什么还要写雨水呢?2、学习名人成功的部分1、过渡谈话:是的,谁拥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为了充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2、请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使你感受动的词句画下来,可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3、交流:课文列举了哪三位名人?谁的事例让你感受最深刻?交流李时珍:(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分析体会“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二十多年”里,他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说明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写成巨著《本草纲目》。(2)朗读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吗?读出对他的敬佩(3)教师总结:李时珍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能做到的是常人所做不到的。他就是靠着这种----------(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交流爱迪生、齐白石(1)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来说出他们的事例(2)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体会到爱迪生的特之以恒。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3)爱迪生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实现了他的梦想。(4)齐白石——在他数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地创作,“十年、没有停止、不教一日闲过、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体会到齐白石老人的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的境界(5)齐白石也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画家。4、朗读训练拿起书来,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分角色朗读)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事例?他们也是具有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取得成功的?匡衡凿壁偷光李白铁杵磨成针王冕放牛扣书徐霞客壮游天下2、挫折和障碍都没能把他们打垮,他们面对自己的理想,面对坎坷,不动摇,不妥协,不放弃,他们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