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基本题型一、名词解释(分,每题分)二、简答题(分,每题分)三、分析题(分,共一题)四、论述题(分,共一题)§本课程主要内容一、美论二、美感论三、美的形态论四、审美论五、美育论§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二、美的本质三、审美关系§一、美的探索、关于“美是什么”的历史探索()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普洛丁()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狄德罗、休谟、博克()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的理论模式()美在客体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美在主体柏拉图“理式”;普洛丁“太一”;康德“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绝对理念”休谟“主体性”;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美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狄德罗美:“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中国在探讨“什么是美”这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美是在心还是在物?()“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和为美:发乎情,止乎礼仪()仁为美:尽善尽美另:一般认为《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二、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从对象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探讨美的本质从客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从主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从社会生活探讨美的本质否定美的本质§美在和谐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对立面的和谐德谟克利特:主客和谐§美在效用苏格拉底:美是合适§美在理念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在形式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形式与符号形式与质料形式与感性§美在关系狄德罗伏尔泰中国美学史上探讨美的四大流派客观派:蔡仪主观派:咼尔太、吕荧实践派:李泽厚意象派:朱光潜、叶朗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创造美§三、审美关系、什么是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人同现实的一种特殊精神关系()审美关系与功利关系、认识关系的区别、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个体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第二章美感论一、美感的涵义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三、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特征五、美感的本质六、美的欣赏与判断一、美感的涵义审美感觉与其他感觉()认识感觉()道德感觉()日常感觉作为感觉的美感美感与美的关系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美感产生的根源()倾向于从审美的主观意识方面探究美感产生的根源柏拉图神灵说;夏夫兹博里“第六感观”说;康德先验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内模仿说;心理距离说()倾向客观存在对美感的作用,并从现实生活和历史的角度解释美感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达尔文;博克()美感的形成是整个实践史的产物原始劳动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原始艺术使审美走向了自觉;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三、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情感性五、美感的本质美感是对善的直观、真的追求六、美的欣赏与判断(审美的欣赏的主客观条件()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审美判断的标准§第三章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自然美的产生自然的“人化”和“解人化”的自然()自然美的表现形态奇、秀、险、幽、雄、旷()自然美的不同方面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声响美()自然美的特征自然美以自然属性为存在基础;侧重于形式美;自然美有着特定的内容()自然美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用、比德、畅神()关于自然美的几个问题美的对象还是美的感觉?自然美是否具有等级之分?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自然全美?社会美()社会美的涵义和范围()社会美的特征()社会美的类型()社会美的具体体现人、人文环境、日常生活、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第三章美的形态论科学美技术美环境美产品美§第三章美的形态论、美的表现形态崇高崇冋()不同审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