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初二政治张玄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2.尝试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过程。2.理解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教学重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话题1、(教师独白)走进中国法制进程,请听我——今日说法,前方记者发回报道:法律家族为争地位,吵得不可开交,现在让我们了解详细情况。播放视频:小品《地位之争》(宪法、民法、刑法、选举法争地位)通过视频材料,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二)共同探讨1、教师问: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你能说出几个理由?请大家速读课本。学生阅读思考后可能回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引导学生概括了解教材内容,总体把握教材。教师语:总体了解宪法之后,让我们去追寻我国宪法产生的根源“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毛泽东“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思考:毛泽东的论断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需要有一部宪法?学生回答略。2、速读课本并思考:我们知道宪法规定内容特殊是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问题,请问最根本问题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1)国家性质(2)国家根本制度(3)国家根本任务(4)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6)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8)国家标志3、形象认知(多媒体出示):国家标志:序言和总纲、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法律?他们的规定内容主要是什么?(2)把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内容与宪法规定内容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思考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回答,教师倾听随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多媒体出示: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刑法:犯罪、刑罚问题民法: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关系环境保护法:环境问题、环保问题通过同宪法相比较得出:普通法律只规定了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板书: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5.多媒体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的结论。(2)普通法律能和宪法相抵触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针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进行疏导,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总结: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