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2.教学重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4.教学用具多媒体5.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直接进入课文,简洁、节省时间。二、回顾感知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生读。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预设]不可估量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1[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1.圆明园的布局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生读。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找学生画图。[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师:谁是星?谁是月?[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图,既理解了词语意思、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宏伟的建筑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学生读课文。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预设]7个。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圆明园中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2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预设]有。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生读。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预设]不是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