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梨林中心小学陈春生人类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创设情境,改变教学方式;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反馈及时,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但整合也应注意一些倾向,从而真正实现整合的目的。人类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课堂教学形式也从传统的语言、文字、教材、板书、挂图等手段,发展到校园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正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有机整合。一般的整合多是指二者操作或设计上的结合。这里的整合,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二者的最优组合,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融二者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达到1+1>2的效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作为工具手段与其它信息技术媒体共同发挥作用,整合教学的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1、创设情境,改变教学方式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前提,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于无意下完成,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情感融合、视听并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形象逼真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相遇问题”这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画出教材中静态的线段图或图像。这难以将其中隐含运动变化的情形直观、便捷地展示给学生。3、反馈及时,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2、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要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讲求实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能用实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维动画?4、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