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一节课的收获贾秀云这是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和往常一样,我准备上课。可不知怎么回事,学生还是说得喋喋不休,半天安静不下来。透过五十二双兴奋的小眼睛,我明白了小家伙们的心思。于是,我笑着说:“你还想更多地了解老师和同学的假期生活,是吗?”“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就请提问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踊跃提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问题之多,内容之广是我始料未及的,仅管有的问题很幼稚,但还是令我激动不已。下课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我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在以后的相互接触中,问号一定会解决,孩子们这才满意地离开教室。反思这节课,孩子们为什么敢于无所顾忌地提出那么多的问题呢?我想:第一,教师关注了学生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老师和同学,请提问吧!”这句话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热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兴趣,孩子们才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识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思考,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教师抓住了学生求知欲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的心理,使学生产生了问题的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唤起和培养。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学生势必能动地生发了解的渴望,心中必然产生一个个问号。如果当时老师不顾学生的情感,强行转入课堂学习,就是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长此下去,学生会不敢提问,失去独立思考的勇气。同样,面对陌生的课文,学生也一定会产生了解的渴望,在初步阅读中必然产生一个个疑惑,如果我们教师抓住契机,组织交流,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研究的心自然会被有效激起。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让学生为解决“无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第三,让孩子“带着疑问”走向课外。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带着问号上课,划上句号下课。”学生的思维也随着一节课的结束而停滞。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创新的能力。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深化课堂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端点,每一课的结束,都使他们充满喜悦与满足,并且充满激情地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来回应、拓展课堂生活,这才是时代所要求的。看似一节课白白的浪费了,但反思这节课,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想,在基础教育改革这片天地里,只要我们教师常回头看看,不断思考、总结、积累,一定会受益匪浅的。“浪费”一节课的收获金凤区良田镇五里台小学贾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