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假如我作为面试官,面试时我会问这三个问题假如我作为面试官,面试时我会问这三个问题面试,主要考察候选人两个方面的实力。首先是业务实力,比如有多少用户运营的阅历,做过什么样的事,能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是个人素养,比如思维方式、学习实力、执行力、韧性等。考察业务实力,很难归纳总结出通用规律,只能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凭借面试官的阅历推断,而且每个人的推断方式是不一样的。我的方式是,把问题不断由大变小,从笼统变详细,看看对方的解决方第1页共12页案。比如,不用说公司有多牛逼,只用说你自己做了什么;不用说你这个产品日活有多少,只用说你怎么做到了这么多;不用说你们有多少kol,只用说你是怎么一步步搞定的他们。所以,聊的越细越好,不管候选人的目标岗位level有多高,细微环节问题才能看出功力。这不是这次想说的问题,简洁提一下就略过。重点说如何考察个人素养,我会问这几个问题:1、对自己是否有清楚的认知第2页共12页我一般不会让面试者为我的产品出方案,这样不太公允。因为即使事先调研过产品,也很难了解公司的内部状况。比如,公司资源、产品方向、团队架构等。所以,我的面试不是以我为主,而是以面试者为中心的。不聊我的产品,重点聊对方的状况。在聊一个产品的时候,会谈到产品定位、发展方向和优劣势;假如把自己也看做一个产品,道理是一样的,就聊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是什么。无论是三五年阅历,还是高校没毕业,对于这个问题都应当有自己的答案,哪怕这个答案以后会变,或是不成熟的,都没关系。我的第3页共12页期望是,首先肯定要有对自己的认知,然后这个认知能清楚、独立、有逻辑就更好了。这样的人会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去什么样的公司、去做什么职位对待遇的要求是什么,所以选择他们,后续的风险会相对低许多。对于运营工作来说,这样的人有独立思索实力,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有自己的.观点,能提出自己的完整方案,不会盲目依靠上级。团队里假如有人能常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不管是否能成行,就是团队的幸事。相反,假如团队是一帮只知道执行却毫无想法的庸才,你的产品做的也会很平凡。平凡的运营不等于及格,而等第4页共12页于零。2、有系统化的思路,还是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一步是推断人才类型,这里我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性强、有系统化思路的人才;另一类是天马行空、灵光涌现的发散性思维人才短暂无视其他纬度的人才类型。第一种人才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有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擅长拆解和解决问题,适合做项目管理,具备带团队的基本素养。其次种人才的特点是具备发散性思维,适合做偏重创意、每天脑爆、须要各种idea如泉涌的工作。比如活动策划、文案、市场推广。第5页共12页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搞出好玩好玩能引爆的事,这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能确定项目成败的角色,会是团队里的给力干将。运营人才也许可以按这两类去分,当然不会全部人都有逻辑型或发散型这样显明的特点,会有一部分处于两类之间的灰色地带。但我认为,运营的人才类型,越显明越好,这样可以避开平凡,也便于把不同类型的人才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特长。推断这两类人才的方式并不难,我会丢给对方一个话题,让对方说说自己的看法。比如怎么看短视频的风口,将来的机会在哪;或者如何看allin这个观点,自己是怎么做的。你会发觉:第6页共12页第一种人才在表达时逻辑很清楚,你可以从他的分析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主线。比如,他是分为1、2、3点去逐一讲解并描述,或是有因有果、由浅入深的分析。他从不会跑题,即使须要举例说明,他也会在讲完例子之后,再把话题拉回主线。其次种人的特点是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主线,只有一个个的点,而且各个点之间甚至没有关联。但这些点却又是独立的idea,甚至每一个都可以绽开做一个方案出来,虽然有的靠谱,有的离谱。推断人才类型的目的,是为了匹配现有的职位,也算是检验实力的一个方式。第7页共12页3、是否会走正道这个问题,干脆关系到这个人对一些敏感又核心问题的看法,观念不同的人,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点很简单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