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4页。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A.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C.体系宏大而缜密D.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3.在下图时间轴的?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改良蒸汽机逐渐推广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欧美国家实现工业化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5.“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A.开展“大跃进”运动B.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7.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2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加强友好磋商D.结伴而不结盟8.1973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A.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9.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右图。这反映的实质是A.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C.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0.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对此观点进行修正的是A.相对论力学B.地质力学理论C.量子论力学D.光电效应理论11.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肆意侵略扩张。最先遭受侵略并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是A.西班牙B.中国C.埃塞俄比亚D.波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2.本卷共3小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汉武帝在位期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派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