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默克尔》有感读《默克尔传》有感用了近一周的时间,读了王拥军作家写的《默克尔传—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口气读完,感觉甚是顺畅,一是为自己能读完一本人物传记而自喜,二是从中感受到了奋斗的力量。放下这本书,觉得没有白读,有收获,有感悟,于心于脑受益多多。有句话说得好“谁说女子不如男。”。人们总觉得女孩是娇弱的,是弱不禁风的。可当我手捧着这本《默克尔传》励志书时,我发现,在这个世上女孩并不比男孩差,就比如说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她任职以来,大胆果敢、雷厉风行的政治作风,被外界称为欧洲政坛的又一位“铁娘子”。因为默克尔的例子让我明白了,要敢于踏出每一步,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便是它“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本书讲述了默克尔总理的成长经历,以及她让人难以预料的从政经历。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她顺着德国统一的大趋势,毅然决然地放弃在科学院的工作,从一名物理学家转变成一名政治家,在科尔等当时老一辈的政治家的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默克尔一步步攀上了权利的巅峰,一步步为着自己理想奋斗着,从被人们称为“科尔的小女孩”、“轻量级部长”,再到最后的“铁娘子”,这一系列的转变都与默克尔的努力奋斗是离不开的。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其生理基础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在出生以后,一个人的生理基础基本已经定型,而后天环境在未来的成长岁月中千变万化,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大到世界局势,默克尔出生是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时期的德国,教会、信仰在民主德国受到迫害,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默克尔谨言慎行的性格。她习惯绝对理智,习惯掩藏真实的自己,习惯言不及己,过度的心理防御使她在她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没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极少信任他人,也许,这也第1页共3页是这位万人瞩目的女总理少有的缺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严厉、专制作风的父亲卡斯讷是默克尔性格组成的一个分子,表情僵硬不喜欢笑的那个女政治家的一面,谁又说不是遗传父亲呢。但也无法否认,从小父亲对默克尔的严格教育为默克尔的个人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一位英语和拉丁语教师的卡斯讷太太影响孩子的更多是乐观、细致、热情、更高的自我要求。正是有一个做英语老师的母亲极大地引导并发挥了默克尔的语言天赋,使得英语和俄语成为默克尔的最擅长的学科。诚然,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无疑,而“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便大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社会主义”和“牧师家庭”,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概念,就这样现实存在在默克尔的生活里,她也因此遭受了许多不公平待遇,在各种选择上受到限制。我想,正是想要摆脱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的过多影响,在当时的形势下,默克尔才选择了理论物理这一自然学科。在那段”基本以学习为主,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中,她获得了知识、婚姻、朋友、闺蜜。默克尔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所以她的政治形象自然被打上物理学家的符号,但我觉得,正是自然科学的思考逻辑使得默克尔在许多政治决策上得以成功。默克尔的毕业论文导师如是说。她会计划安排生活,对事物内在关系的理解也比人们想象的要清楚得多,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中国有一句古话。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同样适应于默克尔。198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的“开墙日”,自此,导致国家分裂的意识形态上的沟壑被填平,人们终于可以自由地表达政治立场,默克尔也踏上了她的政治之路起点---加入民主觉醒党。之后,成为民主觉醒党发言人,陆续被任命为政府副发言人、联邦内阁的部长、基民盟主席、总理候选人。抓住机遇,善于向他人学习,使得默克尔在短期内连连晋升。默克尔从来不隐藏自己的政治追求,她的高权力需要表现在短时间上的连续晋升上,表现在她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上,表现在对危机的决策处理上。如果默克尔有一个目标,第2页共3页她就会全力以赴的去实现,她骨子里渴望拥有权力,并且她会用十倍的努力去实现目标。男人们对这一点感受很深。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敢于承担责任,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这是默克尔作为一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