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外国诗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外国诗两首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外国诗两首》教学实录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灵感与力气。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师: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倾听,绽开想第1页共25页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会儿请一位同学用简洁一句讲解并描述你听读之后的感受。(配乐范读)生:我感受到……似乎听到蝈蝈和蛐蛐的叫声。生:我感受到夏天的燥热,有许多东西。师:感受到夏天许多具有生命力的事物?生:对。生:我置身在各种美丽的自然景物之中。师:老师在朗读诗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具有的浓郁的田园情趣。第2页共25页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详细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通过自由朗读,专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大家可以抓住诗歌意象特点,或抓住诗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来体会。(学生自由朗读)师:在朗读过程中,你在诗歌的情感表达上发觉了什么?生:我发觉诗人很宠爱蝈蝈,他用“喜悦”“舒适”来形容它。生:我发觉诗歌读起来令人很舒适。生:我发觉诗人宠爱大自然,赞美蛐蛐和蝈蝈就是在赞美大自然。第3页共25页师:同学们对诗歌的整体情感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那么,依据你们的理解,一起来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师: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如何?请你评一评。生:我觉得很好。生:……不错啊!就是太快了。生:诗歌是充溢了宠爱之情的,读的时候要有感情。还有,有些句子要读慢点,有些要读高点。师:要抑扬顿挫,比如哪些诗句?第4页共25页生:比如:“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一句,“从来”语气要强点。师:为什么呀?生:起强调作用,强调“大地的诗歌”总是不间断。还有在孤独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安静”要读轻点儿。师:是啊,要不就吵醒人家了。那节奏方面呢?生:第9行诗前面要停顿长点儿,因为1~8行写的是蝈蝈,以下写的是蛐蛐。师:同学们讲得都挺好,朗读时要留意语速、语调、节奏、轻重第5页共25页音,还要依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读出感情。这次,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学生感情朗诵)师:同学们朗读有进步。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但假如深化品尝,你可能会发觉一些疑问。我想请一位同学感情朗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大家举荐一位同学朗诵)师:这位同学读得挺到位。细心的同学应当发觉自己不理解的诗句了,请将你的问题摆出来,让我们共同来探讨,看看能否撞击出才第6页共25页智的火花。假如同学所提问题你能解答,就由你来为他解答,好吗?(一位男同学朗读,其余同学在文中划不理解的诗句)生:诗歌第6行“豪华的盛夏”怎么理解?生:……师:用“豪华”来修饰“盛夏”,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吗?生:平常不这么用。师:咱们可以想想夏天的特点。与春天相比,春天有什么特点?夏天呢?生:春天万物复苏,夏天朝气盎然。第7页共25页生:哦,“豪华的盛夏”是告知我们,夏天是充溢了朝气的。师:文中有哪些词句也体现这一点?生:“骄阳”“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可喜的草丛”。生:诗歌其次层次写冬天的蛐蛐,前面写景内容写的是冬天冷寂的氛围,第12、13行为什么写人家的暖气?是不是有些破坏气氛?师:是啊,这是不是不协调的音符?生:我不觉得不协调,严冬人们都呆在家里,外面冷寂,屋里温馨,既是对比,又显协调。师:那对后面写蛐蛐有什么作用?第8页共25页生:衬托,四周都很静,蛐蛐的歌儿好听悦耳,伴随着人们入眠。师:衬托是诗歌常用的手法之一。生:第14行为什么要写蝈蝈?明明诗歌两个层次很清楚,前面写蝈蝈,后面写蛐蛐,可末行又写蝈蝈,感觉怪怪的。师:会不会是笔误啊?怎么会绕回去了?生(齐):不是笔误!生:这是诗人的联想。先写夏天蝈蝈,再写冬天蛐蛐,最终又联想到蛐蛐,诗就不会变成两截了。师:有了整体感?第9页共25页生:对,还使前后呼应。也照应了第一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师:为什么诗人把夏天蝈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