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今天,公文素材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日前,XX县区人大常委就《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分别前往庐州卫生科技学校、双羊职业培训学校、安徽华夏旅游学校、合肥肥东理工学校、合肥通用技术学校等处进行了实地调查。调研组认为,肥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理念,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成立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积极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纳入《XX县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中,出台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建立了职业教育表彰激励机制,多举措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兴办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调研组认为,虽然XX县区职业教育工作呈现出了一种良好的局面,但职业教育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须引起重视。(一)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尚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地位和作用认识还是不到位,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任务和要求尚有差距,“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社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不高,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职校是无奈的选择,学生进入职校学一技之长的认识也不到位,自我认同感低。同时,企业也缺乏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意识,由于担心培养的人才外流等原因,不愿投资对职工技能培训。社会各方第1页共5页面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转变。(二)职业学校基础配套设施仍需完善。大部分职业学校存在教育场所较小、实训基地缺乏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利益链条不够完善,以及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庐州卫校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模式,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有的公办职校实训设备先进,但使用率不高。全县备案审批的22家培训学校软硬件条件也参差不齐,办学场地、教学设备、训练条件均较为落后。而农业职业教育无论是经费投入、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办学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与其他职教相比,教育教学以及办公场所仅80平方米,还被租用作会议室。(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我县职教毕业生大部分到外地就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和数量还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脱节现象较为明显。职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与我县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特色及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总体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科设置同质化,大众学科泛滥,传统专业强,新兴产业专业弱。企业的技能培训也仅限岗位培训、应急培训,注重当前,追求短期效应,在培训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与企业总体目标联系不紧密,在行业长远发展、员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等培训方面还需要着力。(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力量还需加强。目前,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且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基本按照普通学校规定和标准执行,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能力强、素质高、有意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进入。专任教师培训考核机制也不够健全,难以适应各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通用技术学校编制数178人,现有教职工151人,缺编27人,文化课教师富余,专任教师不足,主要缺少工程造价、汽车制造与检修等专业教师。庐州卫校只有30名教师编制,且“双师型”人才仅20%左右,外聘近30名教师。编制的限制,使得庐州卫校难以留住人才,更难以引进高端人才。第2页共5页(五)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存在。XX县区的职业教育除教育部门外,还有人社、卫计委、农委等行业办学,同时妇联、工会等部门也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各主管部门没有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造成职业培训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