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得我深深思考。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回顾九十年前,我们党是怎么成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重大意义,掀起学习浪潮;它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习十七届六中全会个人心得体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在该大会结束后,我便参加了由华**举办的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学习的启动大会,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第1页共3页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中共xx届六中全会今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重点围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问题作出专门的战略部署。从这一点来看,文化“三自”已然从“云杉”的思考上升为中央的战略。这也是一种高度的自觉和默契。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更是“文化自强”的题中应有之意和着重提出的一个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也是文化“三自”一文颇具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一个具体体现。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曾断流,是当之无愧、独一无二的传世文明古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世文明古国在近代却沦落为一个积贫积弱、被人讥讽为“东亚病夫”的国家。改变“东亚病夫”的形象就要“站”起来;甩掉“积贫”帽子就要“富”起来;根治“积弱”的毛病就要“强”起来。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要建设一个军事强国,还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这就是中国人的强国梦。建设文化强国,就要重视文化工作,懂得文化建设规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么文化是干什么的呢。搞不清文化内涵,就抓不到文化精髓,就建不成文化强国。在笔者看来,文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方面:一是文化的政治功能,表现为意识形态,根本是其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文化人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需要灌输也需要引导,就是说既要强化理论武装又要强化思想引领,既要注重思想观念的培养又要注重伦理道德的规范。说到底是一种国民性人格的长期培养和根本塑造。二是文化的社会功能,表现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本是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人,从其根本属性来讲,是物质性、精神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统一体,有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需求,相应我们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过程中对人从精神第2页共3页上加以安顿。三是文化的对外功能,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根本是提高文化的软实力、对外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