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宣传,贯彻以及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将执法的责任意识加强,以及适应法律对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新要求,从而来将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保护患者的健康权益。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医院管理工作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了较重的负担,而且也对医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当中,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是基础。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各个部门,对此,本院近几年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了对医院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尤其是对重点科室部门以及重要环节加强了监测,现将学习体会报告如下。1认识到传染病防治法对对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传染病防治法将我国从建国到2004年的期间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因此该法律是一部较强针对性、操作性的法律文献。在应防治法出台,在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无法也无依据进行一些隔离措施,资源的调动和整合和整合,因此自从有了这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人们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观念也得到了增强。我国在2004年,又将传染病法案进行了修订,该修订是对前法案的不足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补充,因此更有利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使人们的健康和权益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修订之后的法律条文,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和协调作用。2在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的新增加的内容2.1对1989年设置的传染病防治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操作如下:2.1.1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第1页共3页2.1.3不允许地方政府将地方疫情进行掩埋,如果被发现,将被处罚。严重者将会被撤职,并考虑其刑事责任。2.2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我院的传染病防控中心,以及实验室进行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如下:明确监测的内容,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空气、物体的表面、正在使用当中的消毒剂、灭菌器械、手、紫外线灯的强度、灭菌锅、一次性无菌物品等,对其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目标菌、乙肝表面的抗原、隐血试验、bd[2]试验、细菌数、指示菌、热原、无菌试验等监测。另外还要对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监控,以防病原体出现扩散。如果造成病原体的扩散,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2.3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更加的具体在2004修订之后的传染病防控法中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制订的比较具体,从而更有利于医务人员在进行疾病的控制的时候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除此之外,该法律还对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职责要求进行了明确。比如说,在对甲类疑似患者时候,操作有传统的医学观察,转变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诊断前,先对患者进行一些单独的隔离治疗。这样操作的话,将有利于操作的安全性。如果患者被怀疑具有病毒携带者,该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先对患者进行一些医学观察,观察的地点为制定的地点。这样的话,有利于观察的安全性。2.4设置传染病感染医院在2004修订之后的传染病防控法,里面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的医院必须具备能够救治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和治疗患者的一系列义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地方的的疾病需要,进行设置传染病感染医院。另外如果在设置传染病感染医院的时候,必须规定医院的一些医疗机构,而且医院的建设设计,和一些服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2004修订之后的传染病防控法里面对传染病的相关控制的要求。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设置医院之后,必须建立传染病的管理制度,必须严格规范医院人员的操作步骤。2.5将患者的健康权益得到保护在2004修订之后的传染病防控法,里面规定,在进行传染第2页共3页病相关救治工作的时候,首先先进行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将传染病扩散得到控制,这样的话,将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以及社会者的公共利益。之后,法律还规定,当患者被诊断为传染病时,国家和社会必须对其进行关照,和一系列治疗费用的支持,只有这样,这些被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才能够及时被治疗和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