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颐和园导游词北京颐和园导游词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我为大家整合了一篇颐和园导游词如下: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今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巡游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足,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第1页共20页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状,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起先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日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又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为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肯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第2页共20页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闻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略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又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峻破坏。从今之后因为财力不足,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旧驾驭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第3页共20页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旧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我们即将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占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依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巡游区三部分。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巡游也就正式起先了。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秀;的牌楼,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着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第4页共20页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称之为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生九子之一,象征着祥瑞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当朝里活动中时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在上的地位。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寓意着游园时也不要遗忘勤理政务。到了颐和第5页共20页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名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者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样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在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做的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闻中的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第6页共20页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调照旧。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妙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